为啥要取消中考,这位“大佬”在几年前就讲透了! -乐鱼全站app网页版

2020
2015
2024-2-21 20:07 转载 · 图片18

今天最热的话题,莫过于北大经济学家姚洋的提议:取消中考,给孩子减压

他是这么说的:

现在孩子太累了,而且是在浪费性的学习,重复毫无必要的、重复在那背。 像初三高三都是浪费在那刷题,甚至现在6年级也刷题,那么卷卷卷,最后可能卷到幼儿园去了。 这很可怕,把我们的孩子的创造力都给卷没了 。

怎么在制度上给我们的孩子减压呢?我觉得,就应该取消中考,直接普及高中。

做一个过渡,你可以保留一些省重点。最终要做到什么:缩短学制,就10年教育完全够的。小学5年, 中学五年, 反正(初三高三)两年是在浪费,刷题毫无意义, 对不对。

然后呢, 上学可以晚一年,搞个学前班, 让孩子先适应一下小学的教育。 7岁开始读, 17岁毕业。

上大学有本科,上有大专有高职 自己选择。你要选了大专或者高职, 20岁就可以就业了, (比现在)还提前了,这多好啊。

我们都减压了,这又一步一步的推进了我们的教育。 

最终呢,高考也得改。高考考了半天就是考智商嘛, 既然考智商,干嘛考那么多呀。 你想,美国就考两门,一个语文一个数学。然后呢,让你没办法去刷题了,简化了我们的高考。当上了高中,上了普高, 你一定能上个大学,只不过是个好坏问题。

所以大家现在卷的是中考,这完全是不对的,压力往下传导了,对不对?既然高考都不卷了,为什么要卷中考呢,我们这是倒着走。 所以我现在一直呼吁,取消中考。

关于“取消中考,给孩子减压”的建议,在几年前就有个“大佬”提出过,解读得很透彻。今天和大家分享他的这篇深度文。

他就是:梁建章,携程创始人、人口学家、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

他的严肃照是这样的 ... 商业精英 学霸 ... 

图片

他的“另许多面”是这样的 ... (对,他还是公认的cosplay大佬 ...)

图片

看来,实现财富自由后,可以比较多的释放人性 ... 😊
 

图片

他曾经发表一篇文章,标题是:《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过度补课的难题?》

一般来说,这类政策建言文章比较“忧国忧民”,也比较枯燥,我们一般不太会推荐给花友跟着去烧脑。但是这篇,还是很敢讲,说了一些大实话,分析也比较透彻,文字也算平实。

最重要的是,针对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作者给了直白的分析、大胆的建议。

这个问题是:如果50%的学生上不了高中,是不是真的该考虑让孩子接受“职业教育”?

在“职业教育vs大学教育”的选择问题上,梁建章的分析,有所不同。他认为,与其逼家长接受职业教育,不如让大学搞通识教育、继续扩招。
 

不妨读读梁博士的这篇文章,最后欢迎留言,说说你的看法 ... 
 

--- 以下是正文 ---

随着双减的推出,过去几年蓬勃发展的课外培训行业受到重创,多家上市公司瞬间蒸发了几千亿市值。

图片

▲几家著名教育中概股现状(截图21年7月26日),来源:网络

与此同时,国家最近还推出了鼓励三胎的新政,把提高生育率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教育减负
 

插一句,养三胎,小花生做过测算

比较保守的估计,

大概需要的花费,是税后60万

图片

来源:

不难看出,这两项政策之间其实密切相关。

因为在众多养育压力之中,除了房子以外,最费心费钱的莫过于择校以及基于此目的进行的课外培训。所以,教育减负的确是解决生育问题的关键。

应试,仍然是一种刚需 ...

但是,目前所出台的教育新政只是打击供给,可只要还有重点小学、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的存在,为通过应试而参加培训就是一种刚需

如果刚需得不到解决,只是对于供给进行严格控制,会让供求关系出现扭曲,最终效果可能不会很理想。

这种单纯依靠控制供给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其他行业也不太成功。

比如(前几年)在房地产行业,严控大城市规模,靠行政命令来限价和限购,这些意在打压房地产的政策,显然并不能解决人们对于大城市房子的刚需。拥有诸多优势的大城市,始终是大多数人向往居住的城市。

一味地控制供应端,非但不能解决刚需,反而导致买房变得更难、更贵。

学区房也是忽上忽下的教育焦虑来源 ...  比如:

图片

同样的道理,如果只是强行消灭了课外培训的供给,但是刚需仍然存在,那么比较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随着有组织的大课被禁,导致一对一私教的需求变得更大,于是私教的价格反而上涨,导致很多家庭的教育负担反而变重了。

更何况,如果没有平台在供给和需求之间实现高效对接,家长寻找私教老师的费力度会上升,恐怕也只会变得更焦虑。

更进一步来看,哪怕大部分一对一的私教都被禁止,那么最终的结果,无非只有很有钱和很有关系的人才能获得子女的“补课权”,这种状况在现有的考试择校制度下只会显得更加不公平。

最近关于“豪门私教”的报道有不少

根据公众号“看客”报道,从香港到内地

全职家庭教师的月薪不低 ... 

图片


图片

韩国,走过相似的路 ...

正因为如此,尽管韩国在历史上曾经也立法打击课外培训,但却效果不佳。

这方面,公众号“起朱楼宴宾客”

在文章里有段总结,挺到位 ... 

图片

来源:起朱楼宴宾客《一个半截入土的行业,被扬上了最后一把沙》作者:大卫翁

图片

解决之道:

取消中考、重点高中...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改革方向呢?

我认为,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需求问题。

补课的确是一种内卷的畸形的需求,看似让每个人看到希望,实则对整体有害。但问题的根源并非补课,而是应试和择校制度。

现在的考试,主要就是被下一阶段的名校和重点学校用来掐尖选人,然后整个社会就自然形成一种习惯——只认学校的牌子。

图片

著名的北京“海淀六小强”

在这种普遍认知下,所有人都为子女能上名校而倾尽全力。所以解决教育减负的关键,其实是教育资源的均等化,从根本上化解择校给全社会带来的焦虑,进而消除应试培训的根基。

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核心就是不让学校掐尖。

人们需要考虑的是,是否真的有必要搞出一批重点学校?

这就涉及到我之前提到过的一个观点——只有当教育资源稀缺时,才有必要设置重点学校,实现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分配给最好的学生。比如,科研资源或者杰出教授的指导都属于稀缺资源,所以具有研究性质的硕士或者博士院,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筛选。

但是大学本科,完全可以在保证一定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普及,更不用说可以标准化的中小学教育了。

所以在教育资源不缺的今天,不应该再有所谓的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问题后面讲)。

教育资源均等化还可以减少教育的不平等。

在中小学阶段,让社会底层的孩子和中产阶级的孩子同校上课,有利于增加社会的流动性。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时期的同学都和自己处于同一阶层,无论对富人或穷人的孩子还是整个社会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图片

很多人把教育目标,定为攀升“阶层金字塔”

现在中小学阶段实行教育资源的均等化,应该具备社会共识和可行性。完全可以尽快取消中考和重点中学,实行就近入学等随机分配生源的办法禁止掐尖生源,并且实行包括教师轮岗等均等化的措施。

这样既解决了中小学的择校刚需,也就解决了补课压力。

解决之道:

职业教育?家长不愿意啊...
 

现在还在保留中考的理由之一,据说是要限制高中而发展职业教育,目标竟然是要让百分之五十的人去念职业学校。

而实际上,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不愿意上职业学校,这就加剧了中考和高中择校的压力。

发展职业高中完全是工业时代的想法,在信息和智能时代已经过时。

图片

职业学校 ...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会取代很多高级技术工人的需求,高级技工需要升级成为智能工厂的管理者,就需要接受大学的教育。

中国未来会大量存在的低端职业将集中于服务业,现在所谓的职业培训,大多是空乘和酒店服务员等服务行业。为满足这些岗位的需求,其实安排相关员工在公司里培训一个月就足够,根本没必要耗费时间去搞为期几年的职业培训。

图片

空姐,门槛不低、收入不低哦

另外,即便空乘这样的工作看似不太需要大学的教育,但空乘人员一旦经历了大学教育,未来会获得更大的晋升空间,或者是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或者成为更好的配偶或者父母,这段大学教育经历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好处。

如果违背了市场和家长的意愿,强行去限制高中和大学教育,结果就是又加剧了无效的应试补课压力。

解决之道:

让70%的孩子上大学 ...

当然,只是不让办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只是解决了一半的问题。高考和大学名校还是摆在那里,为高考而进行补课的刚需依然存在。

其实要解决问题,办法还是一样的,那就是普及大学教育,并且实现大学本科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普及大学教育的前提,是我们拥有足够的教育资源,那么这部分资源够吗?

现在大学录取率已经达到50%,但是实际需求可能是70%,现在大学每年还在扩招,随着每年出生人口的下降,未来大学资源不是稀缺而是过剩。

另外,现在大学本科的教学应该通识化,所有学生应该学习掌握计算机、统计、人文、经济等基础知识。在大学教育实现通识化和标准化之后,教学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完全可以在提升数量的同时提升质量。

有人说,大学生毕业的起薪还不如工人或者快递员,为什么要普及大学教育呢?

图片

其实这属于正常现象而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这只是起薪,如果把未来的晋升机会和人生整体满意度综合起来考虑,即便在扩招背景下,读大学的回报还是远远高于职业学校。

又有人说,普及大学教育导致没人愿意当快递员怎么办?我早就批驳过这个逻辑。在市场经济下,不可能找不到快递员,只是快递员的工资会随之提高,而这难道不是好事吗?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提高是好事。

只要家长还愿意让小孩上大学,我们就应该满足这个理性的要求,这对选择上大学的孩子和选择不上大学的孩子都有好处,既让前者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又让后者的工资获得了提升。

而且随着大学本科通识教育的普及,哪怕课程内容与今后的工作不直接相关,也有利于培养更好的公民和家庭成员。

当然,比起基础教育的改革,大学教育改革可能尚未形成社会共识。那么现在可以做的,首先从取消中考和重点高中开始。

图片

如果没有中考(甚至于没有高考)的择校压力,那么整个教育的效率可以大幅度提高。把刷题的时间省下来,让学生们提前一两年完成学业。年轻人就可以早点毕业,从而更早地参与工作和组织家庭。

或者在把刷题的时间省下来之后,鼓励学生们去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或者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

如果没有考试和择校压力,课外培训机构会以更加健康的方式存在,补课将不再追求考试刷题,而是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比如,部分家长还是会在周末带着小孩去学计算机或者奥数,不再是为了考试,而是希望培养学生的兴趣。学校也会推出更多与兴趣有关的课程,而不再是像现在这样一切教学都以考试成绩为目的。

只要补课的需求和动机变了,那么补课就会成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养育小孩将不再是压力和负担,而意味着更多的快乐和乐趣。

总而言之,实行教育资源的均等化,才是解决减负问题的根本。

图片

附:梁建章相关文章(有精简)

为什么还是要鼓励孩子“上大学” ...

近来的教育新政,又加剧了家长的焦虑感。一些地区要限制高中的招生人数,并且把职业高中的比例提高到50%,这非但让家长继续担心孩子考不上好大学,甚至还要担心考不上高中了。

关于限制高中人数的目的,据说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职业技术人才,例如更多的工人和服务员,方式则是通过职业高中来培养这些就业人员。按照这种逻辑,如果所有年轻人都上了大学,似乎就没人从事工人、服务员等职业,所以必须阻止一半左右的年轻人上大学。

但上述逻辑其实是似是而非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只要薪资足够高,一定可以找到工人和服务员。对于劳动者来说,即使拥有大学文凭,只要能拿到的工资足够高,他们还是愿意做工人、服务员甚至农民。如果所有年轻人都上了大学,不会没人去做服务员和工人,只是这些职业的工资或许会比现在更高。

所以换句话说,限制大学生数量所产生的后果,实际是不让服务员和工人的工资涨的太高。

在大学扩招以后,大学生起薪和工人的差距的确越来越小,甚至发生了逆转。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在其他发达国家那里也很普遍。但即便如此,学生和家长上大学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少,这是理性的吗?

我在博士论文就研究了这个现象,发现这是家长和学生的理性选择,即便大学生的起薪低,但是以后几年却是涨的快,从整个职业生涯来看,上大学的回报还是很高的。

有人会说,大学教育对于很多职业来说是浪费,做一个工人和服务员不需要大学教育。

的确,大学很多课程对于部分职业比如餐馆服务员的确没有多大用,但是按照这样的思路,高中教育甚至初中教育对于做餐馆服务员也基本没用,为什么我们要坚持中学教育呢?同样的道理,也不能轻易得出“大学无用论”的判断。 

总的来说,上大学,职业生涯会发展得更好 ...

现代社会里,个人一生要换好多岗位和职业。很多老的行业会消失,很多新的行业会诞生。即使在同一个行业和企业中,劳动者也有晋升和换岗的机会。

例如,现在的某个餐馆服务员,未来可能会当餐馆经理,甚至创业自己开餐馆。当餐馆经理和老板的技能,就远远不是一个职业学校可以培养的,需要综合的管理技能和学习能力,尤其是未来的餐厅可能还会面临高度智能化的挑战。对于这位潜在的“餐馆老板”来说,早早地跳过大学阶段,的确会多出几年工作时间,却将因此失去以后的上升空间。

或许有人说,劳动者工作以后还可以自学,这句话本身没错,但有些课程如数学、计算机和外语,在年轻时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其实大多数家长也都明白这一点,上大学不是为了立刻赚很多钱,而是争取让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得更好。所以即使大学生的起薪并不高,甚至未必能找到对口的工作,却还是人生的正确选择。

因为从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来看,大学的回报是很高的。而且大学教育所拥有的优势,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专业人士职业年限的延长,还将变得越来越大。
 

“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光有高中和职业学校教育,可能不够 ... 

有人预测,未来二十年会有大部分的工作会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取代或部分取代,几乎所有工作都会受到智能化的影响。

这样的未来,对于工人、服务员和农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要理解复杂的系统,擅长解决问题和自我学习,甚至需要掌握计算机算法和编程能力。以这些能力需求而言,我们现在的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事实上,随着工厂智能化和复杂程度的上升,就连一直标榜职业教育的德国,如今也在开始反思,认为高级工人仅仅有职业教育可能是不够的。只有具备更好的综合能力,一线的服务和生产人员才有可能为创新和改进做出贡献,未来有机会被提拔成管理和研发人员。

或许还有人会说,毕竟现在还有不少低技能的机械性工作需要人力参与,但我们讨论教育政策,必须具有二十年以上的前瞻性,因为现在的孩子距离他们的职业黄金期至少还有二十年时间。

大学资源并不稀缺 ... 

本科搞通识、不搞重点,研究生院可以“掐尖”

如上所述,大学教育主要培养学习能力和生活在复杂社会的各种技能。所以不分专业和文理,都应该学习大量的基础必修课——即实现所谓通识化。其实世界一些顶尖大学已经这么做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前两年的大学课程,基本不分专业都要需要学习基础的必修课。

现在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并不在乎大学生的专业,而更看重综合学习能力,因为企业对于岗位的技能要求变化非常快。大学本科只能提供一个基础,大部分技能要在岗位上学习,或者要在专业的硕士和博士阶段学习,所以现在很多顶级公司的校园招聘已经以招硕士研究生为主。

的确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或者在几十年前的中国,是没有能力普及大学教育的。所以必须通过严苛的考试来筛选生源,把大学教育搞成精英教育。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中国的大学资源(基础教育、通识教育)已经足够让每个人都上大学。未来的问题不是大学不足而是大学过剩,因为低生育率会导致生源的持续减少。

有人说,即使每个人都可以上大学,大家还是会为了考名牌大学而无效竞争。

我的建议是,既然大学教育成为通识教育,而通识教育的特点是可以通过标准化拉平名牌大学和一般大学的教育质量。这样名牌大学的本科就失去了掐尖生源的理由,就不应该让名牌大学掐尖生源(可以抽签录取)。

如果名牌大学的本科不能掐尖生源,那么大学本科的牌子就变得不重要了,全社会现在只看大学牌子的习惯就会改变。这样针对名牌大学的激烈竞争就会明显缓和,整体教育的压力和效率就会改善。

当然有人说,用大学生能力考来取代高考作为择业和研究生院录取的依据以后,预计名牌大学研究生院的入学竞争还是会很激烈,大学生也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但是只要把考试的压力延缓了几年,就可以延缓整个基础教育的考试压力。

还有,名牌大学的硕士招生数量是远远超过本科生的数量的,也会进一步减缓考试压力。

从公司招聘角度,大学生毕业考试比高考更能反映大学生当时的能力,考核的科目也更会匹配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当然高考改革是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工程,未来会有各种各样的改革思路,但普及大学教育至少能为高考改革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对于取消中考,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评论 ...


赞11
收藏15
1月前
再好的政策都会有受益者和受害者。如果一个家里有十几个以上的小孩,再明智的父母也很难做到对每个小孩都为之计深远吧。何况一个国家呢。我觉得比政策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清醒意识,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小孩,别说三胎,生二胎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就这么一两个心肝似的宝贝,难道要让他们成为政策的受害者、时代的牺牲品吗?等过几年政策变了,后悔当初了,可是小孩没有时间等待我们的后悔。无论当前教育政策是减负还是后面比如人口多了而循环十几年前的历史增加学习任务,都需要做父母的能够明白自己的孩子哪些品质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学习成绩重要,还是学习习惯重要;是学历更重要还是学历能力更重要,等等。政策有反复,而我的孩子只有唯一一次的人生。
1月前
制度永远是落后市场发展的,同样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不管哪种制度都有成功者与失败者 永远不可能满足所有人。对于国家层面,只要能选出自己未来所需要的人才就行,对于个人找到自己就行。跟随者永远不会成功的
1月前
前面姚教授的提议很好,有实际意义,后者的观点不完全认同,不是所有的职业都需要高等教育,不能单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1月前
你算少了 !一个孩子在北京 只参加了英语和舞蹈两项培训 一年就三十万了,还不算其余的吃喝玩乐及教育和辅导资料

推荐阅读

花编
花编
2020
201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