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女儿的非虚构类阅读之路 -乐鱼全站app网页版

2010
2022-4-29 09:00 原创 · 图片7

最近女儿连续读完了一些专著,包括:易中天的《先秦诸子》、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讲生命科学的《生命的跃升》,还有植物学的各种专著也有不少,甚至无法一一列举了。于是,看到花编的约稿公告就又有点跃跃欲试了。有的朋友看到孩子的书说:“就算我这个大人读这些书也不一定读的下来,孩子怎么会有兴趣读下来,甚至会读懂呢?”今天就姑且来谈谈这个问题。

一、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阅读也是一样。想想女儿从小到大读过的科普书如果排起来,应该也会是一条进阶之路。

1、幼儿园阶段的科普书

幼儿园阶段以绘本为主,科普类读物最容易上手的就是人体和动植物类的绘本,另外数学、dk儿童百科类的图书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





加古里子的身体科学绘本、牙齿科学绘本、科学绘本等等都很不错,不仅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生活中的科学,还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懂得出现问题怎么去解决。

这套书也是闺女小时候的大爱,全套书都熟到可以背下来。

后来还读过这本。

还有一些绘本把科普知识和虚构的故事结合起来,如果孩子觉得科普读物难以接受,也可以用它们做敲门砖。比如:
 

牙齿大街的新鲜事29166人有 · 评价18163 · 书评63[德]安娜·鲁斯曼 著;王从兵 译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7-06


还有很多,不一一举例了。

关于动植物的绘本有很多,不乏一些很美的,特别吸引人,连我都爱不释手。比如:




数学绘本,比较推荐五味太郎的低幼数学启蒙绘本。






这类绘本可以让孩子边玩边学,深受孩子喜爱。

学前阶段,数学类读物过渡到汉声数学。

汉声数学图画书 第一辑1: 数是怎么来的?6526人有 · 评价3466 · 书评85(美) 马尔科姆•韦斯 文;(美) 汤米·狄波拉等绘贵州人民出版社 / 2013-11




这套书一直到现在还都会拿出来看看。每一本都需要看很久,因为要边看边做,里面有非常多的动手动脑环节,属于在做中理解概念的类型。

另外,这个阶段闺女还特别喜欢《小牛顿科学馆》,60本全部读完,而且不止一遍。

随便贴一辑,这套书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

还有这一套,闺女也非常喜欢。

除了书籍之外,幼儿园阶段女儿便接触了各种科学手工、小实验等等。买过很多小实验的材料,某宝找到的质量都不算太好,但价格便宜,搜索“科学小实验”就能找到一堆。

“拉比盒子”是个专门的网站,在乐鱼全站app网页版官网可以订到质量好一些的素材,每个月会寄来一个盒子,里面是一个主题,足够玩上一个月了。有兴趣可以去找找看。

2、小学一年级的非虚构类读物

女儿在学前阶段脱离了图书馆的低幼部,升级到小学部。她一进入到这个借阅区域之后,就再也不想去低幼部找书了。小学部的图书以文字为主,信息量比绘本大了好多,让孩子目不暇接。小说,比绘本故事更充实丰满,科普读物也比绘本讲得更深入,更精彩。




一年级读的科普书中最爱这一套“青少年科普图书馆”系列,二十几本全部读完,津津乐道。还有各种未解之谜,都是这个阶段孩子觉得有趣的话题。

还有关于外星人的话题、黑洞的话题。都是这个阶段孩子感兴趣的。

写给儿童的世界历史(全16册)3891人有 · 评价1733 · 书评49陈卫平,黄郁彬,林满秋 著贵州教育出版社 / 2014-05


学前及一年级历史也开始读了。

提到历史不由想多说一句,女儿一开始是不太喜欢读历史书的,我给她了几次她都不要。后来是因为她偶然翻到了里面的大卫雕像,发现历史书中竟然有提到艺术发展的过程,才开始感兴趣的,而且一发不收,把两套都读完了。也从此不再排斥历史,发现了历史的有趣。

这就和艺术启蒙又有了关系。顺势推荐一下幼儿园阶段读的艺术启蒙读物:

这套书有一、二两辑,都非常好。孩子很喜欢。另外,两次欧洲行,看了好多美术馆也功不可没。同时,国内的各类博物馆也去了很多,这对孩子接触历史都大有帮助。

另外,刚开始启蒙历史也可以用绘本和图画书:

这个所谓的“墙书”实际上就是一张很长的挂图。女儿一直很喜欢,没事的时候就盯着它陷入遐想。

人类简史(绘本版)7855人有 · 评价3186 · 书评22[法]贝特朗·菲舒 著;迪迪埃·巴利赛维克 绘;时征 译中信出版集团 / 2018-01


先了解人类史,再慢慢过渡到某个国家的历史感觉上比较好。读到具体国家就会感到政治意味越来越浓厚,总感觉并不适合特别小的小孩子。

这个阶段同样也做了一些科学小实验、小手工。“拉比盒子”升级到“鲨客盒子”同一公司的两个产品系列。
 

还有这套书也不错,从幼儿园就可以玩起来,我们发现晚了。
 

缺点是需要自己找素材,懒妈会有点崩溃。

从学前开始接触“科学爸爸”,一年级听科学爸爸的天文讲座比较多,我还帮她做了一些笔记。她也自己读了一些关于天文方面的书。比如:




可能是因为对天文的喜爱,也让她对物质非常好奇,看到我的书也要试着读一读。比如:

这本书也可以让一年级的小学生读?我一开始也觉得不可能。但孩子想读,我也没有把她的热情一棒子打死,而是给她定了一个小规矩——每天只能读一章,不可以多读,而且读完要和我说说自己的感受。结果一周下来,她还真把这本书读完了,而且还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真是让我大跌眼镜。

同时,对生物,特别是对植物的兴趣也在这个阶段显露出来,非常明显。于是,读了一些植物方面的科普(具体可以参考我的书单——爱植物的小孩读过这些科普书):




我也帮她做了一些自己的植物笔记。

同时,因为对音乐的喜爱,也开始接触艺术家的传记,后来又陆续读了几本其他的传记,比较简单的有这几本:



3、二年级的非虚构类读物

二年级是非虚构类读物大爆发的一年,在这一年中,非虚构类读物的占比超过了虚构类读物。但是阅读轨迹可以看到还是因为之前积累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阅读深度在逐渐加大。

数学类的读物,开始喜欢上了这套书:

可怕的科学·经典数学系列: 特别要命的数学3448人有 · 评价989 · 书评15[英]卡佳坦·波斯基特 著;[英]菲得浦·瑞弗 绘;艾力 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2010-01

陆续读了其中的四五本,都很喜欢。

另外,在这一年我们带她去了面向成年人的市图书馆,虽然这里也有青少部、中学部,但闺女还是更爱楼上的专著类借阅区和多媒体教室。这其中她能读的就是植物类、历史类、人物传记类。
 

地理类的读物我们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孩子喜欢的,所以只读了一些杂志,比如《中国国家地理》。

另外,说到杂志,《大科技》真是不错,最近的新宠。


新媒体也可以利用起来。闺女关注的公号最爱是:

no.1:混乱博物馆

no.2: easynight

no.3:物种日历

虽然看得不是很多,但偶尔打发排队、等餐这样的无聊空闲还是很好的。

植物类的循序渐进次序大致如此:
 







历史类的:

这部书写得不错,推荐一下。

还有这本我也非常喜欢。

因为读了历史书,对春秋战国的思想比较有兴趣,所以读了《先秦诸子》。

因为喜欢诗词、喜欢苏轼,所以读了他的传记。

后来,越来越发现她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去多媒体教室选的碟片基本上都是关于宇宙和生命起源的。因为看了很多纪录片,后来读这类的专著就能够容易理解一些。


这两本说实话太难了,特别是暗物质那本,我都看不懂,她也不可能读懂。但她可以从中找到自己能懂的部分去读,还做了笔记。

目前马上升三年级了,她最近正在读或者准备读的有这些:

这本是最近最上瘾的读物。书里很多人物、事件对她来说并不陌生,这次通过这一本书把这些人和事都串联了起来,让她感到非常兴奋。


从她目前的情况看,稳定进入专著类阅读已是妥妥的事了。

二、是什么促进了孩子的非虚构类阅读

我觉得因素是多方面的。

1、家庭环境的因素不容忽视。因为一年级到二年级,我们搞了一年多“家庭阅读分享会”。这个活动让孩子了解到父母读了哪些书,讲的是什么。我和她爸都是理科出身,读物也基本都是非虚构类,她很喜欢听我们讲这些内容,而且每次都会提出很有质量的问题,这些讨论也让孩子的思考深度在慢慢增加。

2、书里的内容与生活结合。从前面的描述大家可能也看得出来,我喜欢把书本里的内容搬到生活里,或者也可以说是带着生活中的问题去书里找答案。这一点在植物、天文、艺术这几类中体现尤为明显。我们会把生活中遇到的植物拍下来、画下来,去研究、做笔记,也会去博物馆寻找我们生活中不常见到的部分。另外,多去科技馆也是很好的。虽然我们所在的城市太小,没有像样的科技馆,但我们还是尽可能在旅行途中多去几个地方看看,这两年也算见识了一些,觉得收获很大。有的科技馆孩子很喜欢,一连三天泡在里面。

在科技馆里,孩子觉得牛顿摆特别有趣,就买回来作为桌面小玩具了。

3、纪录片是个好东西。女儿学前看过的纪录片并不多,大部分是一年级以后陆续看的。大部分集中在生物、天文方面,bbc这方面的资源真的是太多了。


这是在图书馆我们看过的一部分。看多了就会发现,很多片子之间的理论是有重合的,和书上的也会有相同和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听到同一个理论,把书上抽象的理论放到屏幕上直观的看到,也让孩子对此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4、虚构类读物也会促进非虚构类阅读。比如: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还有动物小说,以及自然探索类小说。因为要读虚构类读物,最根本的一个是兴趣,一个是理解力。如果没有大量的其他阅读来锻炼思维,拿起专著就读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日常多关注孩子的思维发展,适时提供适合的读物很重要。比如,在学前阶段,因为路上遇到一起交通事故,孩子饶有兴致地为我们推理了肇事责任,我们便开启了《福尔摩斯探案集》的阅读,通过边读边聊,到放手让她爱读就读。


主要读了这两个版本。第一个是少儿版,它在编排上简化了一些逻辑关系,更容易让孩子理解。第二个版本是正常的成人版本。

因为她很喜欢探案,还买过这样的小书:

后来,为引导她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我们还一起读了一些科幻小说,并一起讨论其中科学幻想的合理性。
 

5、讨论。我们经常和孩子讨论书本,但并不局限于某一本书,而是针对她感兴趣的话题。有时候她也有疑惑,我们就试图引导她解开这些疑惑。我们一直认为读书并不是要记住什么理论、事实,而是要尝试思考,理解这些理论提出的依据和逻辑关系。很多书籍涉及的背景比较复杂,就像上次闺女问到的:为什么很多现在的生物学家都对达尔文提出了质疑,为什么他们没有像我一样去崇拜达尔文?难道达尔文的观点真的是错误的吗?他的《物种起源》还有必要去读吗?

我们也通过这样的问题,向她说明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说明科学尚存的局限性。达尔文当然也有他的局限,人们的质疑有的是对的,可是也有很多是对达尔文错误的理解。“尽信书不如无书”的观点一直是我们挂在嘴边的,而真的要培养起辩证思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久持续的努力。

6、多去图书馆。带孩子去图书馆,就好像把海绵扔进了大海。她在浩瀚书海中寻到什么,获得什么,自主性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自己做主的感觉也是孩子阅读的动力之一。

就要上三年级了,不知道新的一年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我要和她一起加油哦!


赞215
收藏1595
6年前
干货满满,家长太用心了,书单也很好👍
6年前
谢谢书单,准备慢慢跟进
6年前
牛娃啊,再次意识到我们家长和孩子的差距!!
6年前
大部分图书馆借的吗?
6年前
会游泳的boy 大部分图书馆借的吗?
对,大部分都是图书馆借阅的。
6年前
amber 123 牛娃啊,再次意识到我们家长和孩子的差距!!
亲谦虚了。
6年前
龙贝贝飞518 谢谢书单,准备慢慢跟进
嗯嗯,有兴趣可以试试看
6年前
redhat011 干货满满,家长太用心了,书单也很好👍
大家觉得有用,我也好开心。
6年前
太厉害了,我闺女看不进去历史和太空的😢
6年前
才二年级已经读文章开头提到的书籍了,厉害
更多

推荐阅读

6岁
日志
15岁
日志
11岁
日志
11岁
日志
20个月
9岁
日志
9岁
日志
芝麻和helen
芝麻和helen
2010
作者热门日志
列一个适合小朋友的纪录片目录  赞495 · 收藏4361 · 评论83
闺女读过的百部儿童文学(上)  赞317 · 收藏2684 · 评论71
和孩子一起开启精读之旅  赞194 · 收藏1258 · 评论53
闺女读过的百部儿童文学(下)  赞126 · 收藏1322 · 评论40
列个适合小朋友看的纪录片目录2  赞101 · 收藏1093 · 评论17
网站地图